第六届“林斤澜短篇小说奖”颁奖典礼在温州举行
昨天,第六届“林斤澜短篇小说奖”颁奖典礼在温州举行,陈世旭、叶兆言获“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”,南翔、钟求是、冉正万获“优秀短篇小说作家奖”。今年,“林斤澜短篇小说奖”适逢林斤澜先生百年诞辰,本届获奖作家如期来到温州,参加这场备受中国文坛瞩目的颁奖典礼。还有众多国内知名文学大咖来温州采风和参加颁奖典礼,带来一场文化盛宴。
创立于2012年6月的“林斤澜短篇小说奖”,由《人民文学》杂志、温州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,这是第一个以温州人命名的文学奖项,旨在表彰当代汉语短篇小说作家的卓越成就,重申短篇小说写作的文学价值和其对于民族语言与生活的责任,同时彰显温州文化形象、促进温州文化发展,颁奖地永久设于温州。
(资料图片)
一句句走心授奖词
领略每位获奖者的写作风格
颁奖典礼现场,获奖作家感慨万分。其中,温籍作家钟求是说:“林斤澜先生曾为我的小说写了评论,他就像一颗标志性的星星闪耀着,我们往前走的时候,总能感受到林斤澜先生的亮光,特别温暖。”而叶兆言的爸爸与林斤澜是好朋友,两家人是世交,他说:“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,林伯伯就告诉我一句话——写作不要‘驾轻车走熟路’。我始终记得这句话,写作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路。”林斤澜女儿林布谷饱含热泪为父亲百年诞辰唱起了生日歌。
“炽热的血性,坚强的风骨,独立的思考,不屈的精神,执拗的求索,一直贯通于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中。”“绵延不竭的创作热情、深沉持久的生之关注、洞察幽微而隽永蕴藉的呈现……”一句句走心的授奖词,让人领略到每位获奖者的写作风格。评委会认为,陈世旭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短篇小说创作,扎根历史沃土,又不断从现实中汲取源泉,赋深沉以鲜活,与林斤澜的艺术精神异曲同脉;叶兆言的短篇小说以内敛沉稳、大象无形的叙述,开辟出宏阔多义的写作气象,成就了其在当代短篇小说创作领域独特的风范……
启动全国文学名家
瓯江山水诗文化带采风创作行
温州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创造了“文学的温州现象”。林斤澜先生是从温州走出的文学大家,他坚守文学理想,坚定文学信念,致力文学创作,特别是短篇小说的创作,取得了卓越成就,在文学史上有其特殊重要的位置。他仁厚、宽容、谦谨,乐于提携文学后辈,受到作家一致好评。获得林斤澜短篇小说奖,是荣耀,又是鞭策,一定致力于笔耕不辍,以文学书写时代,以创作讴歌人民。
颁奖结束,举行了纪念林斤澜百年诞展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。在会上,首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杰出作家奖得主刘庆邦发表了《独树一帜的林斤澜短篇小说精神》发言,陈世旭、叶兆言等本届“林斤澜短篇小说奖”获奖得主,纷纷怀念与致敬林斤澜先生。第六届“林斤澜短篇小说奖”评委会主任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表示,短篇小说是历史最悠久的小说体裁,且在中国每一次重大历史转折时刻,短篇小说都扮演着“发时代之先声”的重要角色。作家、温州市文联名誉主席王手说:“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,要有3个‘需要’,第一个‘需要’是要有共情人,需要前辈一起共情和引领,聚在一起才能办出好活动;第二个‘需要’是要有一支良好的文学队伍,温州文学人才水平提高和队伍不断壮大;第三个‘需要’是要有良好的氛围,要包容与团结。”
在本届典礼上,还举办了全国文学名家瓯江山水诗文化带采风创作行启动仪式。活动期间,全国文学名家还走访了九山书会、墨池历史文化街区等地,感受温州文化底蕴,还将开展文学采风创作,书写瓯越山水。
■记者手记
温州文学繁荣发展是对林老最好的纪念与致敬
跟随文学大咖走访九山书会、东瓯王庙、墨池历史文化街区时,发现很多作家对温州文化既感兴趣又有感情。温籍作家钟求是表示再次回到家乡,感觉熟悉又亲切,家乡变得更美了,也获得了更多灵感。陈世旭来了温州好几次,每次来温州印象都很好,他说温州既温暖又温情。温州文学繁荣发展也是对林老最好的纪念与致敬。而文学奖如何不负名人之名,不负众人之期待,要继续把文学奖办好,坚持“文学”核心,敢于创新,壮大温州文学方阵,积极发挥好属于温州文化IP效应……
□晚报记者 戴卓蕾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