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速讯:杨晓澜:凉州与湖湘一脉——《凉州十八拍》编辑手记

来源: 中国作家网 2023-05-29 23:51:02

2022年,中国作家协会隆重推出“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”,对以长篇小说为主的优质选题提供支持,充分发挥由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、重点文学期刊等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作用,从作家创作、编辑出版、宣传推广、成果转化、对外译介等多方面统筹协调,形成联动机制,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。中国作协创研部、中国作家网联合推出“行进的风景——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”系列专题,将对计划入选作品逐一展示、阅读、评论、探讨,并以融媒体的形式与大家携手攀登文学高峰。2023年5月总第十二期,让我们一道走进叶舟的《凉州十八拍》。(本期主持人:邓洁舲 纳杨)

凉州与湖湘一脉

——《凉州十八拍》编辑手记


(相关资料图)

杨晓澜

仿佛上天安排,《凉州十八拍》首发《芙蓉》冥冥之中早有注定。感觉《凉州十八拍》非发《芙蓉》不可,缘由有三:其一,作者所在地、作品叙事地和湖湘关系密切,兰州自古和湖南人关系非同一般,兰州城的最后一块“拼图”,是湖南人左宗棠补上的,他在兰州兴建兰州机器局、创办贡院,还自掏腰包修了兰州袖川门,率领湖湘子弟和甘肃男儿平定西北,上演幕幕英雄壮歌,河西走廊遍植左公柳。其二,湖湘和凉州有相似的精神属性,都是民风彪悍、顽强勇敢、刚烈果决、耿直爽朗,都讲感情、重情义,追求浪漫主义、英雄主义,两地横挂标语都用“有血性、有担当、有灵魂”等词语,这在别的城市很少见,湖湘和凉州儿女是兄弟好、相见欢、同气概。小说《凉州十八拍》诗意、辽阔、沉雄、浩气、博大、豪迈,这种气息和湖湘文化气质十分切合,可以说凉州与湖湘同属一脉,由此,《凉州十八拍》刊发在“惟楚有才、于斯为盛”“芙蓉国里尽朝晖”的《芙蓉》,再合适不过。其三,叶舟老师和《芙蓉》及《芙蓉》的主办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多年来关系密切、深情厚谊,《芙蓉》近年刊发过叶老师长诗《青铜枝下的歌谣》(四辑近100首),湖南文艺出版社近年出版过叶老师诗集《诗般若》,叶老师和我们的社长陈新文是好友,多年的相知相交,赢得了叶老师的信任。

拿到《凉州十八拍》的稿子惊喜万分,因为之前一直想让叶老师给我们写个短篇小说,每次催他,他每次都说好、放心,但稿子迟迟没来。就在我有些心焦时,2022年8月2日,叶老师突然把《凉州十八拍》上部稿发了过来,电脑字数近60余万字,且微信留言:我这下兑现诺言了吧?并说稿子已经写完,全文电脑字数120余万字,版面字数估计要130多万字,把先改完的上部发给我们先发。我们非常惊喜,又有点紧张。《芙蓉》自1980年创刊以来,从未刊发过如此篇幅作品,此前长期连载过的黄永玉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》字数也不多,该如何推出这个作品?是像有的杂志一样节选还是发压缩版?正在我们商讨如何推出时,新文社长说:“《凉州十八拍》是一部极具辨识度,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都高的长篇小说力作,刊发这样一部作品,我们不应该吝啬版面,要全文刊发,除2022年第5期、第6期每期刊发第一卷、第二卷30万字外,另专门申请一期增刊,刊发第三卷、第四卷60万字。”

《凉州十八拍》体量大,为确保编辑质量,除《芙蓉》杂志社的我、陈漫清外,新文社长另安排湖南文艺出版总编室主任唐敏、副编审耿会芬一同责编。这对于我们来说,简直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,而亲自组稿的新文社长却和惯常一样,深藏功与名,对社里的重要作品他只负责组稿、推广,负责幕后鼓励,不署名责任编辑,把饼的芬芳留给一线编辑们。

《凉州十八拍》分期连载,我们编辑分期看,四个编辑每次平均审读一部分,然后再交叉审读、校对、比红,我们四个人专门建立“凉州十八拍编辑工作群”,边编辑边在群里讨论作品的字词、人物、故事等文本问题,以及排版、编辑、校对等问题,然后将群里和校对老师反馈的编校问题,线下集体讨论改定。为使作品更好呈现,在增刊这一期,特意让《芙蓉》美编刘盼盼设计专属封面,背景有雪山、戈壁、沙漠,几个少年骑马驰骋在凉州大地,和小说主题相得益彰。

说实话,《凉州十八拍》看起来字数多,但校对却相对简单。编稿子时,我被叶老师的认真细致和专业水准彻底折服,因为这部作品是我十来年的编辑生涯之中,校对错别字最少的小说,何况还是如此的长篇巨制。叶老师对写作有极高的自觉性,除将浙江文艺出版社校对的稿子供我们参考外(此处必须得感谢浙江文艺出版社的小伙伴们),还在修改稿上,再反复修改,斟酌到每个细节、每个句子、每个词语、每个标点。责编叶老师的小说,有成就感,但又很“泄气”,因为编辑身份简直成了摆设,不仅校对不出多少问题,反而学到很多新词语、新典故、新知识。比如绍介、磨折等词语,难肠、落怜等方言,不堪目睹、玉山颓倒等成语,以为是错的,一翻字典,感慨又学到了新东西,心里暗自惭愧:读书太少。叶老师学识渊博、才华满腹,韵味、张力、新颖、鬼斧神工、天外飞来的句子比比皆是,但当得知他写这部作品没列任何提纲、甚至案头没放任何参考资料时,我还是被惊呆了,这怎么可能?整个作品篇幅如此长、人物如此多、故事如此驳杂,大线索里有小线索,大故事里有小故事,小线索小故事里还有很多细枝末节,时空反复腾挪交错,叙事反复多维呈现,在审读时,我和同事们都要经常回看前面的章节,可叶老师却对所有故事情节、风俗风物、行文结构了然于胸,人人有来源、有交代,事事有出处、有着落,我们只能感叹:叶老师真乃神人也!

读完《凉州十八拍》,我内心生出“古典美学、当代精神”八个字来。

古典美学层面,小说创新性继承中国传统文化,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文脉、重申了中国古典小说情义,其“慷慨沉雄、壮阔超迈”的审美主张,接续了边塞文学的古典美学之风,给当今文坛带来一股新风、一种明亮、一丝刚劲,与众不同、弥足珍贵。这种珍贵,不仅是对题材、结构、叙事的创新,不只是小说中对“胡笳十八拍”“赵氏孤儿”“说书人”等古典意象的表面化用,而是深入生命内里、精神内核、灵魂深处,从整个腔调、气息、节奏,整个思想表达、情感展示、人文关注、态度主张等角度,有古典经典文学气象。当下中国小说创作陷入西方小说叙事圈套,《凉州十八拍》选择向中国传统经典叙事学习,注重作品的差异性、独特性、创造性,给后来写作者提供了新思路、新经验、新路径,给新时代文学输入了新血液,诠释了新时代写作的另类境界、风骨、气象。

当代精神层面,小说致力青少年的觉醒和理想追寻,为当下困顿、迷茫的青少年重新点燃“风华正茂,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”的火炬提供精神力量。少年强,则中国强。《凉州十八拍》叙事中提倡的“敢为人先、心忧天下”的少年精神,塑造的徐惊白等少年形象,是延续中国“五四精神”的文学行动,更是呼唤当下少年觉醒,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,勇挑重担、攻坚克难,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、创造历史,不负时代,谱写青春之歌的“中国少年志”书写。这种书写早已超出河西走廊的地域性、时空性特征,充分说明叶舟作为作家的自觉意识和担当精神,《凉州十八拍》承载的不只是凉州过去的风云故事,更饱含作者对当今时代、当今少年的殷切期待,对新时代家国、人民的热忱初心。

文如其人,叶老师是典型的凉州大地儿女,重情重义,有西北汉子的豪情,又有江南水乡的柔情。讲近期在甘肃武威举行的“十八少年下凉州·与叶舟同行”大型文学寻根之旅活动中的几个小细节:在去兰州之前,叶老师就给我们一一发微信告知天气情况,提醒带件厚衣服,到后安排当地美食,一家一家吃,一个又一个人文景点耐心介绍,为使我们没有工作负担,特意嘱咐“这次过来你们没有任何任务,就是吃喝玩乐,切实感受一下《凉州十八拍》中的风土人情”;路途中他时时关注着大家的一举一动,生怕我们没有吃好喝好,或者感冒着凉,其实他为策划活动已多天劳神,眼底泛着血丝;叶老师对凉州的一山一水满怀感情,虽已多次到过,在参观天梯山石窟、瑞安堡、凉州会盟纪念馆、雷台汉墓、武威文庙等地时,他依然感情迸发、情不自禁,在小说承平堡原型地瑞安堡当场掉泪,与每个人文地标相逢,他都虔诚地送上一套《凉州十八拍》,在武威文庙直言“我就像一个学生答完了试卷,等待着凉州的评判,等待着我的同乡的评判”;某天早晨,叶老师精神状态一般,问其原因,原来由于前一天走路太多鞋子开胶,在给鞋子上胶水时,一滴胶水掉落,将玻璃烟灰缸粘在了茶几上,取不下来了,为此他一晚没睡好,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,但他觉得有可能会给酒店服务员带来很大的麻烦,于是担忧了一晚,且第二天一大早就用热水一遍又一遍烫,直至问题解决。

行文至此,作为责编,倍觉才华有限,写不出什么生动的编辑手记,只想说一声:认识叶老师大好,责编《凉州十八拍》大好。此话仿佛俗气,但足以表达我心。

(本文系中国作家协会“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”特约评论)

作者简介

杨晓澜,1988年生,苗族。《芙蓉》杂志编辑部主任,中国作协会员,中国小说学会理事。在《文艺报》《文学报》《诗刊》《星星》《民族文学》《北京文学》《文艺论坛》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《中国出版传媒商报》《中华读书报》等刊发诗文百余篇。出版诗集《白是一种重》。

编辑:邓洁舲

二审:刘雅

三审:王杨

关键词:

你可能会喜欢: